1. 主页 > 电车品牌

日产启动战略重组计划:断臂求生的“电动化豪赌”


日产启动战略重组计划:断臂求生的“电动化豪赌”

当裁员2万人撞上7家工厂关闭,百年日产的“生存公式”如何破解?

2025年5月22日,日产汽车宣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战略重组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15%)、关闭7家整车工厂(全球产能缩减至250万辆),并终止日本九州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建设。这一“断臂式”调整背后,是日产2024财年高达7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0亿元)的创纪录亏损,以及中美两大核心市场销量连续5年暴跌40%的残酷现实。面对电动化转型滞后、燃油车利润坍塌与供应链成本高企的三重绞杀,日产正试图以“壮士断腕”的激进重组换取电动化转型窗口期——计划2027年前推出15款纯电车型,并将电动化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总预算的50%。


“关厂潮”背后的生存逻辑

日产的工厂关闭清单折射出全球汽车业格局剧变:

  • 中国武汉工厂:耗资百亿建成的30万辆产能基地,因产能利用率不足10%于2025年关停,成为日产在华“最短命工厂”;
  • 印尼工厂:东南亚市场收缩导致年产能12万辆的雅加达工厂关闭,该区域市占率跌至3%;
  • 日本本土工厂:九州工厂部分产线转移至美国,本土产能利用率仅56.7%,打破“永不关闭日本工厂”的传统。
    据测算,每关闭一家工厂可为日产节省约800亿日元年运营成本,但需承担200-300亿日元遣散及资产减值损失。



中美市场的双重溃败

日产在中美两大“战略要塞”的失守成为危机导火索:

  • 中国市场:2024年销量70万辆(同比下滑12%),市占率跌破5%。燃油车主力轩逸、逍客销量腰斩,电动车型ARIYA艾睿雅年销仅2114辆,不及比亚迪同级车型单月销量;
  • 美国市场: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冲击,日产北美市占率暴跌32%,混动车型缺失使其错失43%的混动市场增长红利,皮卡产品线销量萎缩18%。
    分析师指出:“日产在中美市场既未守住燃油车基本盘,又未能建立电动化差异化优势,陷入‘两头落空’的战略困境。”

电动化转型的“致命时差”

日产曾以2010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电动车Leaf引领行业,却因战略摇摆错失先机:

  • 技术路线反复:2018年暂停固态电池研发,2021年重启时已落后丰田3年,导致其全固态电池量产计划推迟至2030年;
  • 产品矩阵断层:2024年全球在售纯电车型仅3款,续航里程最高500km,落后中国品牌主流车型100-150km;
  • 供应链依赖症:动力电池外购比例达80%,宁德时代、LG新能源涨价致单车电池成本增加7万日元。
    这种滞后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2024年日产电动车毛利率仅2.3%,远低于特斯拉的18.5%和比亚迪的22.1%。

重组计划的“三步突围”

新任社长伊万·埃斯皮诺萨提出“Re:Nissan”战略,试图以三招破局:

  1. 成本闪电战:通过裁员、关厂和供应链垂直整合,2026年前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各2500亿),目标将单车制造成本压降15%;
  2. 电动化强攻:投入1.2万亿日元研发资金,基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CMF-EV平台开发新一代电动车,2025年推出的日产N7搭载800V高压平台,续航635km,售价11.99万元起;
  3. 区域聚焦:将全球管理架构简化为中美欧日四大核心市场,退出俄罗斯、东南亚等低利润区域,集中资源攻坚高潜力市场。


本文由乐道APP发布,不代表电车生活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meta-autolife.com/dcpinpai/14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ar-metaverse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