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系列销量狂飙背后:小鹏汽车的品牌溢价能力正在流失?
2024年,小鹏汽车以低价车型MONA M03的爆款效应实现销量逆袭,但伴随而来的是品牌均价从25.4万元骤降至18.9万元,引发市场对其“品牌低端化”的担忧。在技术与市场的博弈中,小鹏如何平衡短期销量与长期品牌价值?这场争议背后,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逻辑的深层拷问。
销量狂欢下的隐忧:从“高端新势力”到“性价比标签”
2024年三季度,小鹏汽车销量环比激增54%,创下4.7万辆新高,其中MONA M03贡献超60%销量。这款起售价11.98万元的车型,以“比亚迪平替”姿态横扫10万-15万元市场,成为网约车司机和年轻用户的首选。然而,低价车型的占比攀升直接导致小鹏单车均价从2023年的25.4万元暴跌至18.9万元,品牌溢价空间被大幅压缩。
市场争议随之而来:当消费者将小鹏与“经济适用车”划等号,其曾引以为傲的“智能科技”标签是否正在褪色?分析师指出,品牌溢价能力的削弱可能使小鹏未来冲击高端市场时陷入被动,甚至面临与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贴身肉搏的困境。
技术降本的双刃剑:毛利率修复难掩长期风险
尽管销量高歌猛进,小鹏的财务表现却暗藏矛盾。三季度汽车毛利率回升至8.6%,超出市场预期,这得益于P5车型停产减亏、与大众联合采购降本等技术手段。以P7+为例,其BOM成本下降25%,智驾方案切换为纯视觉路线后硬件成本骤减,支撑起“降价不减利”的商业模式。
然而,这种技术降本策略的可持续性存疑。四季度,随着MONA M03销量占比继续提升,单车均价预计再降2.7万元至17.8万元。若低价车型长期主导产品结构,小鹏或陷入“越卖越亏”的怪圈——2024年其全年亏损仍达47亿元,现金储备仅为理想汽车的三分之一。
破局之路:技术授权与增程车型能否重塑品牌价值?
面对争议,小鹏试图通过两条路径突围:
- 技术授权变现:与大众合作的EEA架构技术授权费已开始确认收入,三季度其他业务毛利率高达60%,未来智驾方案输出或成新增长点;
- 增程车型布局:2025年将推出纯电续航400公里、综合续航1400公里的增程车型,搭载宁德时代5C电池,瞄准中高端家庭用户。
不过,市场对这两大战略的成效仍持观望态度。技术授权依赖外部合作方需求,而增程赛道早已有理想、问界等强敌环伺。小鹏若不能快速建立差异化优势,恐难摆脱“性价比”标签的桎梏。
本文由乐道APP发布,不代表电车生活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meta-autolife.com/dcpinpai/1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