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FSD入华:“急”与“忧”背后的智驾风云
在电车行业的发展浪潮中,智能驾驶无疑是当下最受瞩目的焦点。近日,特斯拉FSD(Full Self - 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入华一事引发了广泛关注,它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FSD入华:看似来了,实则受限
2月25日,特斯拉宣布为订购了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中国客户分批次更新软件。此次OTA升级的最大亮点是更新了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这一消息一经传出,便被普遍解读为“FSD入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此次特斯拉在中国上线的FSD智能辅助驾驶,并非美国版的FSD,只能算是一个功能受限的“过渡版本”。
即便如此,这次更新还是在国内引发了一波测评热潮。测评结果却没有很多人预想的那般惊艳。在整车控制方面,FSD表现十分流畅,宛如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但当面对中国特色道路场景时,它却显得“水土不服”。不少用户反映,FSD存在闯红灯、无法识别公交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等严重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特斯拉CEO马斯克给出了解释。他表示,特斯拉FSD是通过使用互联网上公开可用的中国道路和交通标志视频来学习中国路况,在模拟环境中训练系统并完成本地化适配。这与其他国内车企有大规模的本地开发和实际路测经验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特斯拉的整体实力还是备受认可的。作为智驾赛道的标杆,人们不禁会想,如果真正的FSD进入中国,它还能像过去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样,成为搅动国内智驾赛道风云的“鲶鱼”吗?
FSD仓促入华:特斯拉的“急”与“忧”
其实,关于特斯拉FSD入华的消息,去年就已经多次传出。此次更新看似突然,但结合近期国内本土车企在高阶智驾领域的加速布局,也就不难理解了。
2月初,长安汽车和比亚迪相继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宣布加速推进“智驾平权”。长安汽车表示,从今年起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比亚迪则宣布,接下来将在仰望、腾势、比亚迪等品牌全系车型上搭载 “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系统,开启 “全民智驾时代”。
紧接着,吉利汽车也确认将发布AI智能化战略,并于3月3日晚正式举办AI智能科技发布会,重磅推出“千里浩瀚”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据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介绍,“千里浩瀚”规划了H1、H3、H5、H7、H9五个不同层级的智驾方案,全面覆盖从高速NOA到城市通勤NOA、全场景D2D再到L3不同场景应用。目前,千里浩瀚H1已率先在吉利银河星耀8和全新银河E8上搭载。按照规划,下半年吉利银河品牌全新及改款产品,都将全系搭载不同层级的智驾方案,同时银河品牌还将发布一款搭载千里浩瀚H7的产品。
在2025年之前,国内高阶智驾市场一直由蔚小理、华为等新造车及跨界玩家占据主导。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数据,2024年,国内乘用车市场NOA系统累计标配167.8万辆,前装搭载率升至7.3%,其中高速NOA和城市NOA渗透率分别为7.32%和1.52%,相较于上一年提升明显。NOA标配量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理想、赛力斯和蔚来,NOA搭载规模合计超过了100万辆,占据国内一半以上的份额。
而今年,随着比亚迪、长安、吉利等传统车企也相继制定明确的智驾进阶规划,加速驶向高阶智驾核心竞技场,国内的新旧造车势力在智驾领域已经对特斯拉形成了“合围”之势。特别是传统车企在规模上具有显著优势,一旦成功落地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这无疑给特斯拉施加了更大的竞争压力,使得FSD入华变得愈发紧迫。
从特斯拉自身的销量表现来看,它也急需FSD来提振市场信心,挽救国内销量颓势。2024年,特斯拉全年交付新车179万辆,同比下降1.1%,这是特斯拉新车销售十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在中国市场,特斯拉全年零售销量超65.7万辆,同比增长8.8%,虽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但这一增幅显著落后于国内其他头部新能源车企,其市占率也从2023年的7.8%下降至了6%。
智驾市场趋势:“向下”普及与“向上”迈进
当前,国内智能驾驶市场呈现出“向下”普及和“向上”迈进的两大趋势。
“向下”普及意味着智能驾驶功能正逐渐向中低端车型渗透。如今,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重视程度和支付意愿不断提升。2024年已经有多款搭载城市NOA功能的车型价格下探至15 - 20万元区间,如小鹏Mona M03/P7 +、广汽埃安V/RT等,主流车型正成为城市NOA功能普及的主要领域。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接下来随着NOA功能进一步下探至10万元以下车型,其整体搭载规模将继续大幅提升。2025年,NOA新车搭载规模或接近600万辆,高速NOA和城市NOA渗透率分别有望达40%和20%,真正迎来商业化拐点。到2030年,预计国内乘用车L2及以上智能汽车智驾功能标配市场渗透率将超过90%,NOA标配搭载量将达到2400万辆以上。
“向上”迈进则是指随着L3开放试点,智能驾驶会往L3迈进,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有望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过去一段时间,以华为、小鹏、极氪、广汽、长安等为代表的头部玩家,已经纷纷将L3落地提上了日程。
2月底,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透露,尊界S800“All in”华为新技术的同时,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推进亦是鸿蒙智行2025年的重中之重。据悉,目前HUAWEI ADS已经实现全国都能开、有位就能停、端到端类人智驾,并为智驾新阶段L3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同期,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亦表示,凭借AI赋能的加速进化和软硬结合创新,极氪自研浩瀚智驾的L3级自动驾驶即将正式落地,搭载相关技术的新车将于4月上海车展期间亮相,预计在年底具备量产车交付能力。
另外,小鹏汽车也在探索加速落地L3级自动驾驶,并计划在2026年探索在停车场的L4级别无人驾驶,包括无人泊车和无人取车。在此之前,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已于年初明确表示,今年下半年小鹏将率先实现L3级别全场景自动驾驶,驱动AI汽车进入“iPhone4时代”。
不过,要真正实现L3大规模商用,仍需克服诸多障碍,包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消费者认知的提升等。各地也在积极开展L3级自动驾驶试点工作,为后续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奠定基础。近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明确提出提速发展智能驾驶,推动技术突破、产品推广、场景应用和商业模式融合,加快L3级规模化应用,攻克L4级技术,抢占L5级制高点。2024年底,北京、武汉相继出台相关条例,明确了对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的制度规范。
总结:特斯拉的抉择与智驾格局的未来
特斯拉FSD的仓促入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其在智能化下半场的战略焦虑。一方面,它需要捍卫自己在技术上的标杆地位;另一方面,又难以抵挡本土车企的生态碾压与成本优势。
从短期来看,如果FSD不能解决数据合规与定价矛盾,恐怕仍难以扭转市场颓势。从长期而言,中国智驾产业的“鲶鱼效应”已经从特斯拉转向了本土玩家。华为、小鹏、比亚迪等正以更激进的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重新定义竞争规则,也为这场角逐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在这场看不到终局的战争中,唯一确定的是:2025年将是中国智能驾驶从“功能普及”迈向“规模制胜”的关键转折点。特斯拉的每一步抉择,都将深刻影响国内智驾格局的未来轮廓。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特斯拉能否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也期待国内智能驾驶产业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本文由乐道APP发布,不代表电车生活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meta-autolife.com/dcpinpai/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