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电车品牌

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炸裂登场,四大方向解锁龙头股机遇

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技术创新的火花不断绽放。继高阶智驾“天神之眼”技术惊艳亮相后,比亚迪又在充电技术领域投下一枚“重磅炸弹”。3月17日,比亚迪正式发布“兆瓦闪充”技术,这一创举不仅让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更有潜力重塑整个行业格局。

“兆瓦闪充”技术:充电领域的超级新星

比亚迪此次推出的“兆瓦闪充”技术,将乘用车充电功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该技术首次把乘用车充电功率提升至兆瓦级,即1MW,最高电压达1000V,电流达到1000A,峰值充电速度达到每秒2公里。

这意味着短短5分钟,就能为车辆补充407公里的续航。相比之下,特斯拉的V4超充功率为350kW,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10分钟补充400公里续航。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真正实现了“油电同速”的补能效率。

这项技术的厉害之处体现在三个层面的技术变革:

全链高压架构重构

比亚迪突破传统400V/800V平台限制,将电池、电驱、充电系统统一升级至1000V高压平台。这使得能量传输损耗降低20%以上,大幅提升了充电效率。

电池材料极限突破

采用低内阻电极材料与三维立体散热结构,不仅实现6分钟充满电的超快充速度,电池循环寿命还能达到3000次以上。成功破解了快充与电池寿命之间的“不可能三角”,让快充不再牺牲电池寿命。

兆瓦级充电桩落地

通过浸没式液冷技术,将充电枪温升控制在30℃以内,散热效率比传统风冷方案提升3倍,体积缩小40%。使充电桩更适配城市密集布桩需求,为城市充电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除“兆瓦闪充”技术外,发布会上比亚迪还展示多款新品,如首款量产的3万转电机、自研的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电压等级高达1500V)、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等。其中,全液冷兆瓦闪充终端系统独创“双枪充电”技术,让超充桩秒变闪充桩,快充桩变超充桩;首创“智能升压”充电技术,全面兼容公共快充桩,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快速充电便利。

比亚迪这些新品发布重构了电车市场底层逻辑,从用户体验本质需求出发重构技术路径,引发市场强烈反响,其股价一度大涨至390元,超过宁德时代,创下历史新高。

“兆瓦闪充”:改写行业规则的关键力量

“兆瓦闪充”技术的发布,让比亚迪在技术上领先一步,更可能改写新能源汽车行业规则。

需求侧:打开新能源汽车替代空间

续航虚标和补能效率不足一直是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的顾虑。若5分钟补能400公里成为标配,用户对电动车的认知将彻底改变,电动车使用体验无限接近燃油车,将带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供给侧:车企军备竞赛升级

目前,小鹏的G9(800V)、理想的MEGA(5C)、蔚来的900V平台相继落地,高压快充技术从高端车型下探至20万元主流市场。未来,车企竞争焦点将从续航里程转向补能效率,在“三电系统匹配度”“电网协同能力”等深层技术领域建立优势将成为车企目标。

充电基础设施:加速迭代升级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电桩总量达1235.2万台,但超充桩占比仅5%。比亚迪规划的4000座兆瓦级闪充站,有望使超充桩渗透率在2025年突破15%,让新能源汽车充电更便捷高效。

产业链价值重构

“兆瓦闪充”技术重构产业链价值。上游的碳化硅芯片、液冷系统供应商将迎来需求爆发式增长;中游充电运营商面临设备升级压力,兆瓦级充电需配套储能系统(单站配储≥1MWh)平抑电网负荷;光储充一体化有望成为主流解决方案。

四大方向把握龙头股机会

碳化硅芯片方向

随着“兆瓦闪充”技术推广,碳化硅芯片需求大增。相关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和产能优势,有望在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如[列举相关龙头企业1]、[列举相关龙头企业2]等。

液冷系统方向

液冷系统在兆瓦级充电中至关重要。掌握先进液冷技术的企业将受益,像[列举相关龙头企业3]、[列举相关龙头企业4]等,它们的产品能满足高效散热需求。

充电运营商方向

充电运营商需进行设备升级以适配兆瓦级充电。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进行升级改造的企业,如[列举相关龙头企业5]、[列举相关龙头企业6]等,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光储充一体化方向

光储充一体化成为主流趋势,布局该领域的企业,如[列举相关龙头企业7]、[列举相关龙头企业8]等,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获得更多机会。

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的发布,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也为投资者在相关领域把握龙头股机会提供了方向。


本文由乐道APP发布,不代表电车生活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meta-autolife.com/dcpinpai/13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ar-metaverse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