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竞速赛:2027量产窗口期的攻防战
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正在迅速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随着主要汽车制造商宣布重大进展,这一竞争愈发激烈。最近,梅赛德斯-奔驰透露已开始在其电动车中进行固态电池的道路测试。这些电池能够使纯电动EQS测试车型的续航增加25%,超过1000公里,同时保持相同的尺寸和重量。与此同时,丰田宣布其固态电池生产计划已获得日本政府的正式批准,预计将在2026年开始生产,并计划到2030年实现9 GWh的年产量。
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地位
随着梅赛德斯-奔驰和丰田的推进,外界开始关注欧洲、北美和亚洲国家是否会打破现有的电池技术。同时,中国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时间表仍不确定。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中国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产业具有显著优势。他强调,当前混合固液电池技术占主导地位,而与日本和韩国相比,完全固态电池尚缺乏共识和投资。他警告固态电池技术可能带来的颠覆性风险。
固态电池的前景与挑战
固态电池使用固体电解质,而非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液体电解质。由于其固有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优势,固态电池被视为潜在的继任者。目前,固态电解质主要有三种类型: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目前,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宝马和丰田在内的许多公司都在专注于硫化物技术。
梅赛德斯-奔驰正在与美国固态电池技术公司Factorial合作。Factorial计划在2024年夏季向梅赛德斯-奔驰交付其专有的FEST(Factorial Electrolyte System Technology)锂金属固态电池单元。Factorial声称其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易燃性问题,提供超过600英里的续航,同时将重量减少40%和体积减少33%。
克服关键障碍
尽管固态电池具有潜在优势,但多个挑战阻碍了其大规模生产。全国政协委员苗圩表示,行业必须解决技术、工艺和成本问题。目前,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综合性能难以平衡,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
例如,固态电池的成本显著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苗圩指出,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成本约为0.5元每瓦时,而固态电池在未实现大规模生产时超过2元每瓦时。这导致电池组的成本超过20万元,远高于现有液态电池的成本。
行业展望:2027年实现大规模生产
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时间表成为汽车制造商、电池公司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业界预计小规模生产可能在2027年开始。欧阳明高强调需要专注于硫化物电解质,目标是实现400瓦时每千克的特定能量密度和超过1000次的循环寿命。这将确保到2027年在乘用车中实现小规模生产,并在2030年实现大规模生产。
在国际上,丰田预计固态电池将在2027至2028年间投入实际使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生产。韩国三星也计划在2027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在中国,SAIC、广汽、奇瑞和比亚迪等公司已宣布了固态电池生产的时间表。
比亚迪自2013年以来一直在研究固态电池,专注于技术和材料探索。该公司计划在2027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示范应用,预计到2030年实现大规模生产。宁德时代已经开发固态电池近十年,主要专注于硫化物技术,预计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生产。
结论:谨慎的创新策略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竞争的加剧,欧阳明高建议不要急于求成。他强调,电池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逐步推进可能会取得最佳效果。目标应是到2030年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而不是过早设定过于雄心勃勃的目标。
本文由乐道APP发布,不代表电车生活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meta-autolife.com/dczixun/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