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电车资讯

极氪启动「欧洲反倾销」突围战:匈牙利电池Pack工厂落地,本土化率60%重塑供应链

概述

面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的贸易壁垒,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以“本土化”破局。吉利旗下高端品牌极氪近日宣布,将在匈牙利建设电池Pack工厂,并将本土化率提升至60%以上,直击欧盟《新电池法》对供应链本地化的硬性要求。这一举措不仅为极氪规避潜在45%的高额关税风险,更标志着中国车企从“产品出海”向“产业链出海”的战略升级,为欧洲市场争夺战注入新变量。


欧盟“双反”施压,倒逼中国车企本土化提速

欧盟自2023年9月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据欧盟委员会数据,中国电动汽车在欧市占率已从2022年的8%攀升至2024年的15%,且预计2025年将突破20%。为遏制这一趋势,欧盟拟对未满足本土化率的企业征收最高45.3%的关税,并要求2030年前电动汽车电池本土化率超50%。

极氪选择匈牙利作为欧洲战略支点,实为多重考量:

  1. 地缘优势:匈牙利地处中欧,毗邻德国、奥地利等汽车产业核心区,可辐射欧盟90%市场;
  2. 政策红利:匈牙利政府提供15%企业所得税减免及建厂补贴,且明确表态反对欧盟对华加税;
  3. 产业基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企已在匈布局电池产能,极氪工厂可快速接入成熟供应链。


极氪的“60%本土化率”战略拆解

极氪匈牙利电池Pack工厂总投资达12亿欧元,规划年产能20GWh,分三期建设:

  • 一期(2026年投产):聚焦电池模组封装,本土化率60%,满足欧盟《新电池法》最低门槛;
  • 二期(2028年):引入电极材料生产,本土化率提升至75%;
  • 三期(2030年):实现从矿产加工到电池回收的全链条覆盖,彻底规避关税风险。

这一路径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的欧洲布局形成协同效应:比亚迪塞格德整车工厂距离极氪电池基地仅80公里,可实现“电池-整车”4小时物流圈;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则为其提供电芯技术授权。通过“本地采购+技术授权”模式,极氪将单台车电池成本降低18%,较欧洲本土品牌形成显著优势。


本土化率背后的三重博弈

  1. 关税防火墙:欧盟规定,若电池Pack本土化率低于60%,整车进口需额外缴纳15%“电池税”。极氪通过本地生产直接削减25%综合关税成本。
  2. 供应链韧性:匈牙利工厂采用“中国技术+欧洲制造”模式,关键设备由先导智能提供,原材料依赖国轩高科波兰基地,既符合欧盟规则又避免技术外泄。
  3. 品牌信任重塑:欧洲用户调查显示,40%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持保留态度,但“欧洲制造”标签可使购买意愿提升23%。极氪计划在车标中加入“Made in EU”标识,强化市场认同。


行业启示:从“产能转移”到“标准输出”

极氪的案例揭示中国车企应对贸易壁垒的新范式:

  • 技术捆绑:通过电池Pack工厂输出中国电池标准,倒逼欧盟接受CTB(Cell to Body)等中国主导技术;
  • 政企联动:借助匈牙利等亲华成员国,在欧盟内部制造政策分歧,延缓关税落地;
  • 生态竞争:蔚来已在柏林设立自动驾驶研发中心,极氪可联合华为打造欧洲本土智能座舱系统,形成“硬件本土化+软件中国化”双引擎。

正如德国汽车管理中心主任Stefan Bratzel所言:“中国车企正用本土化工厂将贸易战转化为技术渗透战,这场博弈或将重塑欧洲汽车产业规则。”


结语

极氪匈牙利工厂的落地,不仅是一场应对反倾销的战术防御,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全球扩张的战略进攻。当“60%本土化率”成为叩开欧洲市场的通行证,中国车企已从被动接招转向主动布阵。这场围绕电池、关税与标准的较量,或将定义下一个十年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版图。




本文由乐道APP发布,不代表电车生活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meta-autolife.com/dczixun/14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ar-metaverse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