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电车资讯

轻量化革命:车企竞逐车身减重30% 破解新能源续航焦虑


技术路径:从材料替代到结构重构

全铝车身:减重30%的“基本功”

奇瑞新能源eQ7采用航空级全铝车身架构,车身骨架较传统钢材减重30%,配合2830mm超长轴距与0.672黄金空间比,实现续航提升与驾乘舒适性的双重突破。其铝合金腔体框架结构抗扭刚度达26000N·m/deg,较同级别钢制车身提升20%。

宝马第六代电池技术则通过铝制副车架减重30%,结合励磁同步电机效率提升20%,使Neue Klasse平台车型续航增加超30%。

一体化压铸:生产效率与减重双赢

特斯拉引领的6000吨级一体化压铸技术,将70个零部件整合为2个铸件,车身减重30%的同时,制造成本降低40%。小鹏汽车最新发布的SEPA 3.0平台,采用镁合金中控支架,较传统钢制结构减重55%,续航提升8%。


案例解析:轻量化如何撬动市场

奇瑞eQ7:铝基平台的“空间魔术”

在4675mm车长内,eQ7通过全铝架构实现轴长比0.605,座舱空间利用率提升15%。其155kW油冷扁线电机效率达96%,配合减重后的1320kg整备质量,百公里电耗仅12.3kWh,CLTC续航突破720km。

宝马iX3:材料科学的“隐秘较量”

采用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车顶与铝合金底盘,iX3白车身减重150kg,续航增加58km。其新型纳米结构阳极材料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0%,充电效率提高25%。

极氪009:复合材料破局MPV魔咒

全球首搭植物基生态内饰的极氪009,仪表台采用可降解麻纤维复合材料,较传统材质减重40%。配合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整备质量控制在2.8吨以内,续航达822km。


技术挑战:安全与成本的平衡方程式

  1. 成本困局:全铝车身材料成本较钢材高50%,但一体化压铸可将总装工序减少40%;
  2. 安全争议:铝材屈服强度仅为钢材1/3,需通过多腔体结构设计提升碰撞吸能效率;
  3. 维修经济性:一体化压铸件维修成本高出传统结构300%,倒逼保险模式创新。


市场前景:轻量化催生千亿赛道

据罗兰贝格预测,2025年全球汽车轻量化材料市场规模将突破2100亿美元,其中:

  • 铝合金占比提升至35%(2020年仅22%);
  • 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下降40%,渗透率有望达8%;
  • 一体化压铸设备市场规模超500亿元,力劲科技、海天金属等国产厂商市占率突破60%。

结语

当车身重量每减少100kg,新能源车续航便可提升10%-11%,这场“克克计较”的技术革命,正在重塑汽车制造的底层逻辑。从奇瑞eQ7的全铝架构到宝马的纳米阳极材料,从特斯拉的巨型压铸机到极氪的植物基内饰,轻量化已超越单一技术范畴,成为定义下一代智能电动车的核心维度。正如中科院专家所言:“未来汽车竞争,不仅是算力的比拼,更是材料革命的较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率先突破减重30%的临界点,谁就能掌握续航焦虑的终极解法。


本文由乐道APP发布,不代表电车生活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meta-autolife.com/dczixun/14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car-metaverse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